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甘霖近日表示:“要关注网络手机广告、植入式广告、、贴片式广告、广告联盟等问题,开展调查研究,适时提出规范管理意见和建议。
广告发布的规范管理势在必行。来自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显示,去年全国工商共查处各类广告违法案4.6万件,责令停业整顿1840户,责令停止发布广告1.3万件。这些被查的违法广告,已是一个巨大数字,还有多少没查出的那肯定是个天文数字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违法广告出现,甚至一些广告从业人员,不顾失去最基本的道德良心,也要顶风而上?谁都知道这中间的利益有多大,因为任何一项广告,无不是要让老百姓花钱消费,没有消费者,只有傻子去做广告。既然有消费就有钱赚,那么广告的意义就出来了,谁能最大程度打动消费者,谁就赚得多。在市场的恶性竞争下,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种怪现象,有些产品还在娘肚里,广告却铺天盖地介绍,强调有多少人,因为这种产品,而带来了生活的幸福。这让你欲罢不能,尤其当一些名人巨星充当宣传前锋时,我再不买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了,买!绝不后悔!但没有一个人想想,这产品会不会是次品或废品。
现在广告大体有两种,最直接的传播形式,一种就是通过各种媒体和设备发布的广告,这种广告因为有段若隐若现的距离,我们还有空间对它产生质疑。但是另一种现场宣传广告,你就防不胜防。尤其是那些老年人和爱美女士,最容易掉进去。这些广告特别是那些无人问的产品做宣传时,他先不会要你买,也不回向你介绍产品,而是先攻击你的心理防线,迂回曲折再回到主题,最后让你自觉买。笔者母亲就曾花了几百元,买了个毫无用处的老年健身锤,说是治疗关节,关节还不如贴膏药,现在锤子给孙子当玩具用。又花几百元买了个能健身的过滤杯子,说能治疗胆结石,但到现在胆都疼得要死。
通过广告宣传产品,这是必要手段,本无可厚非。问题是现在鱼龙混杂,老百姓真的无法分清真假。不是相关部门没有查,而是虚假广告太会钻空子打游击,特别狡猾。尤其当一些公众信赖的名人专家做广告代言人时,人们还会相信这广告有假吗?哪知心换心也有假。
笔者以为,要真正治理虚假广告,制定相关法规有必要。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法规,狠狠砍断其中的黑色利益链。只有赚不到钱无利可图,看虚假广告还能生存多久。广告制作者也好,发布者也罢,甚至代言者无论身份多高,背景多硬,搞虚假广告就要严惩。尤其是老百姓吃喝的东西,更要处罚得他落泪。不动真格,虚假广告会当玩家家了事。